• 银河8366cc



  •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行业动态Industry News
    2016
    08-15
    加元 :打开油价玄妙之门的“密钥”
    发布者:     浏览次数:7946

    原油一声吼 ,商品抖三抖。原油市场博弈之激烈 、剧情之跌宕,不输任何一场奥运会赛事。

    “商品之王”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为其重要性 ,原油走势往往令人难以捉摸 。不过,有人将目光投向一种商品货币——加元,近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元兑加元与油价之间存在高达-0.93的相关性。这是破解油价波动谜团的钥匙吗?

    原油使出“洪荒之力” 加元敲开虚掩的门

    81日,原油跌破40美元/桶的心理关口,阶段跌幅超过20%,市场惊呼熊市到来。不过,空头甚至没来得及庆祝 ,多头就凭借两根大阳线迅速聚拢人气。上周,WTI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均录得约6%的涨幅。

    “商品之王”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为其重要性,原油走势往往令人难以捉摸 。寻找油价异动的蛛丝马迹,这一难题吸引了无数分析师投身其中。有人将目光投向一种商品货币——加元,并期待美元兑加元的走势能破解油价波动谜团 。

    “加元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指标。”业内人士指出,美元兑加元和油价之间呈现异常明显的负相关性,即油价和加元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而更为关键的是,美元兑加元的走势还有一定提前性 。

    以上周的行情为例,上周四原油多头反攻之前,美元兑加元已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 ;而随着油价暴涨,美元兑加元更是进一步走低,最终录得“五连阴”。再看更长周期,今年1月,美元兑加元见顶后一路走低 ,油价在2月才跟上节奏;5月,美元兑加元见底 ,油价则在6月完成头部构筑。

    回顾历史走势 ,国际原油一方面可以作为其他商品的先行指标 ,因其是大宗商品的能源成本 ;另一方面,其与部分其他资产也存在高度相关性,特别是和一些资源出口国汇率走势高度相关 ,使得资源出口国汇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评估国际油价走势的参数之一。

    “统计显示 ,20111221日至今,WTI原油期货价格和美元兑加元结算价呈现高达-0.93的相关性。由于原油供需变动的传统指标可能相对滞后,如加拿大出口数据、中国进口数据等,而加拿大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率先反映全球原油供需和需求变动,因此加元走势对原油价格判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

    金石期货分析师黄李强给出的统计结果也显示,美元兑加元与WTI原油期货近月合约的相关性接近-0.93,为高度负相关。“原油和美元兑加元呈现如此高的负相关性,主要是因为加元的商品货币属性——市场看多商品的时候,加元和澳元等也会相应反弹。”

    “事实上 ,加元和CRB指数的相关性为-0.89,也非常高,进一步说明了加元和大宗商品相关性很高。”黄李强说 。

    加拿大作为能源出口大国 ,其外汇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石油出口,并且近年来份额持续增加。有数据显示,目前原油占加拿大总经常账户收入的10%以上。世元金行研究员龚文佳表示 ,原油在国际上一般是以美元计价,加拿大97%的原油运往美国 ,油价的变动影响着美元流入加拿大的数额 。在高油价时代 ,加拿大石油出口到美国,因而获得收益,加元兑美元汇率上涨 ;反之,油价下降,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石油减少,加元兑美元汇率下降 。正因如此 ,市场上美元兑加元便会根据原油的需求和价格而变动 ,所以加元走势对油价而言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

    商品货币大逆袭 市场激辩“牛”成色

    其实,加元和原油之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并没有最终定论,不过,商品货币确实在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在外汇市场,商品货币作为一个与大宗商品关系紧密的群体 ,其特征主要有高利率、出口占据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高、某种重要的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货币汇率与某种商品同向变动,等等。加元、澳元、新西兰元等是常见的商品货币。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升通常为其带来正面影响,而下跌则对其构成拖累 。

    “新西兰、澳大利亚 、加拿大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进出口的经常项目是赤字的,并且出口的商品又相对集中 ,新西兰靠农副产品 ,尤其是牛奶 ;澳大利亚出口中铁矿石的占比接近50%;加拿大出口主要靠原油。这也是这些货币被称为商品货币的缘由。”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表示。

    回顾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重挫 、美元走强以及一些国家政治环境因素  ,均对商品货币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构成拖累 。例如 ,巴西雷亚尔大跌33%,南非兰特下挫近24%,土耳其里拉跌20%,俄罗斯卢布也下滑14% 。

    不过,今年以来 ,伴随着大宗商品的强势反弹,商品货币止跌回升,有不俗表现 。例如,上周,因市场预期美联储将推迟加息,且油价创下自4月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商品货币不断走高。上周五亚市尾盘,加元上涨0.1%,美元兑加元报1.2977,自85日来加元已上涨1.5%;此外,在过去一周,澳元兑美元上涨0.8%0.7679 ;纽元兑美元亦上涨0.8%0.7203。

    澳新银行(ANZ)亚洲研究高级主管Khoon Goh表示:“风险偏好大涨以及对收益的追逐将令高收益率货币需求增加 。”

    不过,对于商品货币的逆袭 ,市场也不乏谨慎的声音。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在今年上半年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澳元、加元和纽元等商品货币兑美元表现强势 ,原因有三 :首先 ,美联储决议基调较预期偏鸽派;其次,大宗商品价格企稳;第三 ,这些货币对应的央行并未如预期进一步宽松。不过,高盛还表示,上述商品货币强势反弹是短暂的,对应的原因也有三点 :首先 ,考虑到美联储9月升息的可能性,市场过度将此因素计入价格;其次 ,即使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但是贸易状况恶化依旧令货币承压,最重要的是,前景依旧高度不确定;第三,这些国家央行目前只是暂时停止宽松,接下来预计将进一步放宽 ,尤其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投行无奈摆乌龙 油价走势太难猜

    正如能源新闻网站Oilprice.com的专栏作家Nick Cunningham在其文章中所言 ,影响油价的因素实在太多 ,其实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油价到底会涨多少。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对油价心存敬畏。

    “我们完全不知道长期油价会怎样变化……我们认为我们不能预测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向。”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投资者不应该根据伯克希尔或其他公司的交易,而将油价或其他商品期货的价格预测神圣化 。

    油价预测有多难?这从高盛、渣打 、摩根士丹利等诸多著名投行在油价判断上闹出的“乌龙”就可见一斑。

    例如,在今年4月中下旬多哈冻产协商会议召开前夕,高盛大宗商品策略师Damien Courvalin在研报中指出:“不认为多哈会议将给原油市场多头带来惊喜,考虑到市场花了18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开始再平衡,所以减产毫无意义……更大的可能是,多哈会议将为油价提供下跌催化剂。”但有意思的是,此番表述后的两周 ,WTI油价大涨近10%。

    试图拟合油价走势的指标仍不计其数,“钥匙”在哪儿,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

    在传统框架中,供需面因素决定油价的长期走势。方正中期期货研究员隋晓影指出,例如2014年以来原油供给持续过剩,油价从2014年年中开始下跌,而随着供需差的持续收窄,油价在今年上半年出现反弹 。不过,油价走势中短期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除了中短期的供需之外 ,机构报告 、产油国政策 、汇率等也会对油价走势形成一定指引。

    程小勇表示 ,国际油价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变动最大的因素是供求关系,但是由于供求平衡表等一系列数据往往是滞后的 ,因此可以寻找其他的指标作为估算原油价格走势的参数,而这些参数中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作用较大 。其中先行指标很难寻找 ,尤其是关系相对稳定的指标 。而同步指标中,可以特别关注其他油脂价格 ,如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因植物油和原油在生物燃料方面存在替代关系 。在原油过多的时候 ,植物油被从混合燃料中排挤出来,或至少是减少了使用。相反,当原油短缺时,植物油的需求会突然增加。

    “原油不但包含商品属性,还包含金融属性 。市场经常关注的EIA商业库存和原油的相关性就很差 ,因为原油很多时候体现的是其金融属性。”黄李强说 ,“还有一个数据是贝克休斯公布的美国钻井数 ,这个数据具有一定滞后性 ,这是因为钻井从停产到复工还是有一定的时滞。”

    龚文佳认为还应该关注美元走势。国际上原油是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指数走势对油价来说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当美元指数上涨时 ,投资者相当于以更高的成本购进石油,从而令市场的积极性减弱,导致油价下跌;反之,美元指数下跌时,市场的积极性会增强,从而油价上涨 。(摘自中国证券报)

    返回
    相关文章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