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8366cc



  •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行业动态Industry News
    2011
    06-01
    “一房一价”遇执行缩水 开发商标注被指不靠谱
    发布者 :     浏览次数:14361

    2011年05月15日 新华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按照《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执行“一房一价”政策。记者在广州采访中了解到,“一房一价”遭遇“执行缩水” ,新政效果面临“打折” 。

        对此 ,业内人士称 ,“一房一价”意图虽好,但执行的尺度模糊,建议调控措施还需更加精准,可考虑与成本核算结合起来,防止开发商乱报价,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

        “一房一价”意在挤出价格泡沫

        2011年3月16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必须明码标价。对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未执行“一房一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将处以每套房5000元罚款。构成价格欺诈的,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业内分析人士称,出台“一房一价”政策意在规范市场,挤出房地产价格泡沫。根据发改委“一房一价”的规定 ,开发商需要公开的资料包含预售许可证、土地性质、土地使用起止年限、套内面积 、优惠折扣 、每套商品房销售状态 、楼号 、楼层 、房号、每平方米单价、每套销售总价、物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等超过30多项内容。

        另外,根据《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要求 ,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后 ,各地开发商可自行降价,但涨价必须重新申报。

        广东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李毅华认为,明码标价之所以备受关注,就是因为明码标价的意图直指稳定价格预期,这将使得开发商无法采取开盘后随意涨价的惯用手段。

        “房价不再是天马行空设想出来的 ,而是基于一定成本价的基础上测算出来的。如果监管到位 、执行得当,‘一房一价’有望最大限度挤出房价泡沫。”李毅华说 。

        “执行缩水”效果大打折扣

        “详细标注每套房的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 ,现在您看到的是参考价格 ,最后的成交价格还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比如付款方式 、按揭形式等等。”广州的大学馨园售楼部导购说。

        记者发现,广州地区大部分楼盘执行“一房一价”的形式多是在销售大厅的公告栏上张贴或是装订成册供购房者查询 。但公示的内容多仅限于每套销售总价、房屋面积等几项信息,而没有公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中要求公示的其他内容 。

        对此,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黄德文表示 ,目前各楼盘执行“一房一价”的方式不一 ,有些楼盘仍在“对付”。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巡查 ,规范楼盘执行“一房一价”政策。

        家住广州市的购房者刘芬女士说 ,开发商搞“一房一价”并未让她觉得减轻多少压力,因为公布的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关键是房价也并未因此下降。

        “我在看楼时发现,开发商标注的“一房一价”不靠谱。在荔湾区看到一个楼盘,“一房一价”公示价格居然高达5万元/平方米,明显高出周边楼盘价格。而且说是标价,也就只标注一个房屋总价,对于购房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刘芬女士说。

        广东省房协会会长蔡穗生认为 ,实行“一房一价”政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压制房价,而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预期 。对此 ,业内专家建议 ,应在执行过程中遏制开发商将“一房一价”的“价”随意抬高 ,如果任由开发商标价,那么执行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专家呼吁调控措施还需“精准一些”

        “开发商‘一房一价’的定价依据是什么?公众需要合理的说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袁瑾说 。

        广东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李毅华称,“一房一价”本身只是起到一个防止开发商开盘后随意涨价的作用 ,因此,房地产的交易信息需要向公众进一步公开 。

        “以大学馨园为例,开盘的吹风价是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一期开盘价格达到每平方米1.7万元,而现在二期开盘标注的价格是每平方米2.6万元。开发商同时拿的一块地皮,前后的开盘价格相差如此之大,为什么 ?希望“一房一价”能够切实遏制开发商乱涨价的行为 。”袁瑾说 。

        业内人士称,“一房一价”意图虽好,但执行的尺度模糊,建议调控措施还需“精准一些” 。一方面 ,可与开发商的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考虑,防止开发商乱报价;另一方面,还要严格审核销售的利润率是否在合理区间、价格标准是否与周边楼盘的成交情况脱节等,达到遏制开发商随意报价、扰乱市场秩序的目的。(王凯蕾)
    返回
    相关文章


  • XML地图